2011年2月7日星期一

三個傻瓜


語言:印度
片長:170分鐘

三個傻瓜,其中之一的主角很像湯漢斯,一種特別的親切感,對於首次觀看印度片想必是一件好事。之前看過了《一百萬零一夜》,不過那齣片由美國人製作的,故此不能當成印度片,儘管片中幾乎都是印度語對談。

《三傻》(英文原名《3 idiots》,而三傻純粹我個人的翻釋)矛頭指向教育制度,指出其荒謬處,斥責教育朝錯誤的方向發展,分數取替了知識,競爭取代了興趣。教學模式向社會借鏡,所謂社會縮影,提早適應。

提早提早,愈提愈早,我的姪女才讀一年級就不得不補習,不得不參加課外活動。老實說,教育模式還能稱作社會的縮影嗎?應該早就成倒影或對影了。

外話,不談。談戲。

見識淺薄,印度於我而言,我能想像的印度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,即是所謂的第三世界國家。按照戲中的印度教學模式,完全被嚇了一跳 - 被自己的無知嚇了一跳。

對教育的控訴,人人皆有,人人皆知。知卻不一定做,做也不一定成功。控訴無用,久而久之連控訴的人都省下了,消極地接受。怎樣的人才會堅持己見?有錢人。

窮人可以堅持,但難,難在你根本無暇控訴,單是生活就令你喘不過氣了。

於是只有印度湯漢斯這一個有錢人的設定才敢對老師,對制度提出反問。他的各問精警,旁人會笑,笑是因為他們都懂原理,並不是盲目地學習,只是不得不讓自己盲目。

恰到好處的諷刺。不單只學生明白教育模式的弊病,老師亦明白,只是不能當面承認,他們必須維護自己的工作 - 就算承認亦改變不了。

要改變整個教育體系,大概需要一場翻雲覆雨的革命。即使片中到最後,印度湯漢斯到了偏遠的無人小鎮,自己開學校教學生。若不用革命,就必須從頭開始。

片中又提及到近年教育最大的問題,不斷有學生自殺。功課壓力、考試壓力、各種各樣的壓力;這些並不是壓力的來源,壓力其實是來自家人的寄望和校方的逼迫。

家人自然想自己兒女考上一流大學,順利畢業再拿個學位,往後到大公司工作,然後XXXXXX。幾乎任何家長都曾經或直至現在都有此想法,很俗套卻一直延伸至今,這種幸福模式的概念簡直是根深柢固。

追尋自己的理想,即使以後住小屋,坐巴士,至少開心。不過住小屋坐巴士已經算理想的情況,於香港追尋理想很可能租貴樓捱麵包。

以上長篇大論,好像沒怎樣提及影片的質素如何。或許它沒有一流的舖排,也沒有特別的演技、概念之類的。它著重的是啟發性,讓一些已經放棄控訴的人重燃希望。

而且我不想講太多片的劇情,若然你對教育存有控訴,或者你仍然是個學生,又或者你困惑未來,那麼花3小時看看無妨。即使沒有特別的啟發,它的娛樂性依樣十足。有歌有舞、有愛有友情,有悲有喜。

我承認它是一部很好的勵志片,因為連我都隱若受到鼓舞了。

2011年2月3日星期四

唐山大地震


導演:馮小明
演員:陳道明,張靜初,徐帆,陳瑾,陸毅

我愛張靜初。可惜這齣唐山裡的張靜初不是演得不好,只是戲裡面別的演員演得更好 - 陳道明、徐帆。尤其徐帆,真想不想她才三十二歲。

上演前,預告及各樣的宣傳都標榜這是一齣賣溫情、催淚,即是煽情。

友人說:若觀眾只感受其溫情卻不懂唐山當年之所以死傷慘重的情況,確實可悲。

可悲,猶想起原由確是可悲。不過責任不在導演,不在觀眾。對於唐山大地震,身為中國或許需要稍微了解得透徹。但馮小剛的《唐山大地震》不能讓觀眾更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前因後果,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一齣記錄片。

我記得中學時期讀過唐山大地震的一個章節,不論死人或生人都很可憐,較為深刻文章裡面描述一位地震後被困在瓦礫之內的婦人,婦人被救出後,從此不敢關燈睡覺。

初段以一個四人家庭的小生活為首,很快地震便來了。轟隆轟隆,火山爆發加地裂,劇烈的震盪使樓房一幢接幢倒塌。家庭中的兩位小孩在睡夢中驚醒,外出了的父母慌忙返到屋內救人。

中國製的CG畫面,於災難片而言失真絕對減低緊張的程度。除了CG仍有待改善之外,那一段地震逃難場面亦過份搞笑,人們爭相竄逃,可惜一個個的死人鏡頭彷彿《死神來了》一樣。如此大規模的災難,仍以一個鏡頭死一人手法拍攝,再者CG失真,這場大地震成了無厘頭的科幻片。

震後 - 第一個高潮位 - 催淚位。四人家庭的爸爸死了,媽媽元妮(徐帆演)安然無事,兩名子女壓在同一塊石頭下。生還者自發組成救援隊,向元妮說明狀況,子女二人只能救其一。元妮悽厲的喊聲,加上孩子無聲的哭泣,令在場觀眾無不紅了眼,甚者禁不住淚流。

場內瞬時滿是『嗦嗦』聲。

劇情其實很老套,靠的是演員的感染力,那份悲情,顫抖的聲線才是催淚的主因。徐帆呀徐帆,已經無辦法不喜歡她了。

當然也愛陳道明,鐵漢柔情。

再講劇情。地震後,簡單講唐山大地震的十年後和二十年後的變化。那個因地震而破碎的家庭,如是者地簡單生活,不過存在些許的陰霾。不至於神經質的影響,只有執著。

無論如何非住在唐山不可,災後剩下一片頹垣敗瓦,丈夫的媽願意帶他們到家鄉生活。她卻不願。過了好幾十年,兒子長大了事業有成,想媽生活得更好。她依然不願,硬要待在唐山。

這近乎病態的報著,可是經歷過大災難,又有誰不生出病來。

尾段又一次地震,又再一次煽情。情,煽得夠動人,亦帶點造作。姊弟巧合相認,巧合尚算恰當,若能接續之後的故事延伸,小限度的巧合可以接受。

《唐山》利害之處在於演員,而劇情則是普通生活小品,勝在拍得細緻。